1、康叔
又称卫康叔、康叔封,是康氏的始祖,生卒年不详,姬姓,卫氏,名封,周文王姬昌与正妻太姒所生第九子,周武王姬发同母弟,因获封畿内之地康国(今河南禹州西北),故称康叔或康叔封。卫国第一代国君。
周成王即位后,发生三监之乱,康叔参与平定叛乱,因功改封于殷商故都朝歌(今河南淇县,建立卫国,成为卫国第一任国君。康叔赴任时,其兄周公旦作《康诰》、《酒诰》、《梓材》,作为康叔治国法则。并告诫康叔,务必明德宽刑、爱护百姓,向殷商故地贤豪长者询问殷商兴亡之道。康叔统治有方,很快使卫国经济繁荣、社会稳定、百姓安居,成为康姓的始祖。
2、康僧会
三国时期僧人,西域康居国大丞相有一个大儿子,单名叫会。他不恋富贵,看破红尘,立志出家当了和尚,人称“康僧会”,康僧会秉承佛旨,来到中华弘传佛法,广结善缘。他不仅精通佛典,而且「天文图纬,多所贯涉」。他于公元247年来到三国时的东吴。他在建业(当时东吴的都城)建立寺庙,供奉佛像弘扬佛法。不久受到孙权的信敬,并为他建佛塔,造佛寺。是继支譧之后在江南传教的人。
3、康泰
三国时吴国出使南海的官员。吴为适应水战和江海交通贸易,选自闽、粤的航海水手经常驾海船北航辽东、南通南海。
黄武五年大秦商人秦论从海道经交趾来到建业,谒见孙权,谈及大秦风土民俗,到嘉禾年间返回本国。
约在黄武五年,交州刺史吕岱派中郎将康泰出使南海诸国,进行外交活动。他们远至林邑扶南诸国,是中国古代有历史记载的,最早航海到东南亚﹑南亚的旅行家。
4、康与之
字伯可,号顺庵,洛阳人,居滑州(今河南滑县)。生平未详。陶安世序其词,引与之自言:“昔在洛下,受经传于晁四丈以道,受书法于陈二丈叔易。”建炎初,高宗驻扬州,与之上《中兴十策》,名振一时。秦桧当国,附桧求进,为桧门下十客之一,监尚书六部门,专应制为歌词。
绍兴十七年(1147),擢军器监,出为福建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。桧死,除名编管钦州。二十八年,移雷州,再移新州牢城,卒。
5、康澄
唐明宗李嗣源时任大理少卿曾上疏言时事:为国家者有不足惧者五,深可畏者六:三辰失行不足惧,天象变见不足惧,小人讹言不足惧,山崩川竭不足惧,水旱虫蝗不足惧也;贤士藏匿深可畏,四民迁业深可畏,上下相徇深可畏,廉耻道消深可畏,毁誉乱真深可畏,直言不闻深可畏也。”识者皆多澄言切中时病。
若从荣之变,安重海等之死,可谓上下相徇,而毁誉乱真之敝矣。然澄之言,岂止一时之病,凡为国者,可不戒哉!系康子元后裔。为入莆(福建莆田)康氏始祖。
6、康茂才
康茂才(1313年-1370年),字寿卿,蕲县(今湖北蕲春)人,明朝初期名将。
早年通晓经史大义,事母至孝,聚兵保乡里,元朝封为淮西宣慰使、都元帅,后率部投降朱元璋,授秦淮翼水军元帅,镇守龙湾,又任都水营田使,率士兵行屯田之策。
陈友谅攻打应天府,康茂才行诈降计,诱使其躁进急行,在龙湾将其击败。后随朱元璋破江州,攻占蕲、黄,战鄱阳湖,因功升为大都督府副使,又从灭张士诚,同知大都督府事。
洪武元年(1368年),康茂才随徐达北伐,攻取汴梁,留守陕州。三年(1370年),夺取兴元,回师途中病死,追封蕲国公。
7、康大和
康大和(1507~1577),字原中,明正德二年(1507)出生于莆田县崇福里砺山(砺峰)(今莆田市秀屿区月塘乡前康村),嘉靖十四年(1535)进士,选翰林庶吉士,授编修。
时明世宗礼佛拜道,醮事不断,竟以青词(道士斋醮时上奏天神的表章)优劣,衡量翰苑词臣撰述之高下,以至众多词臣潜心奉制取幸。康大和却不为所动,多次疏谏世宗以国事为重,远离僧道,停止建醮,世宗不听。严嵩入阁后,大和为其所忌,出仕近二十年,至严嵩倒台方复出。
明宪宗时,仙游县籍翰林检讨郑纪,针对宦官弄权、朝政腐败,上《太平十策》,规谏远奸邪,任忠良、恤民命、兴礼教,励精图治,重振朝纲。
宪宗不纳、郑纪愤然辞官归养,至孝宗即位方供职,入侍经筵,寻召为国子祭酒,升南京太常少卿、户部右侍郎等职。任上,屡加献纳,《裁借备荒六事》为孝宗嘉纳,官至户部尚书,史称“经济名臣”。
8、康海
康海(1475--1540)中国明代文学家。字德涵,号对山、沜东渔父,陕西武功人。弘治十五年(1502年)状元,任翰林院修撰。武宗时宦官刘瑾败,因名列瑾党而免官。以诗文名列“前七子”之一。所著有诗文集《对山集》、杂剧《中山狼》、散曲集《沜东乐府》等。
9、康有为
康有为(1858年—1927年),原名祖诒,字广厦,号长素,又号明夷、更甡、西樵山人、游存叟、天游化人,广东省南海县丹灶苏村人,人称康南海,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、思想家、教育家,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。
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,光绪五年(1879年)开始接触西方文化。
光绪十四年(1888年),康有为再一次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,借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,受阻未上达。
光绪十七年(1891年)后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,收徒讲学。
光绪二十一年(1895年)得知《马关条约》签订,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,即“公车上书”。
10、康广仁
康广仁(1867年-1898年9月28日),字广仁,又号大广,广东南海人,康有为之弟,清末维新派。
早年不事举业,认为国家弱亡,皆由八股锢禁人才所致。曾作过浙江小吏,后耻于官场污秽,腐败而辞官。
1897年初,在澳门创办《知新报》,任总理,旨在“发明民政之公理”,旋赴上海,倡设女学堂,并与梁启超等设立戒缠足会,遭守旧份子诋毁。后闻康有为上书光绪帝要求变法,即积极响应,主张在外交上联合英国,在内政上废八股取士之制,广开学校,讲求实用之学,以培养更多的维新爱国志士。
1898年春,与梁启超结伴入北京,助康有为拟新政奏稿,奔走呼号不遗余力。
戊戌政变因梁启超带病往北京应付官试,与他同行,因而被捕,被捕入狱,谈笑自如,宣称“若死而中国能强,死亦何妨?”不久与谭嗣同等同时遇害,合称戊戌六君子。事年31岁。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,感谢每一位的分享。
下载族谱网APP,找到“圈子”加入姓氏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