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于肥东县桥头集镇的康氏宗祠坐落在龙泉村,与千年古刹龙泉寺相邻,尽享泉水之灵气。
宗祠从远处看如同一处深宅大院。康氏家族四面丛山峻岭,整个村落位于其中,宁静、安宁,实乃族人安居之地。
苔痕上阶绿
陕西郎中来肥安家
日前一天,在镇政府工作人员的引导下,我们从桥头集镇政府前往康氏宗祠,也就几分钟的车程。宗祠虽说就在路边,可若不是他人指示,我们却很难发现。
因为祠堂最外面有一道铁门,打开铁门,沿着水泥路向里走一二十米,便是康氏宗祠,路两边松柏成排,让这座古朴的宗祠更显出一丝幽静。
古老的大门诉说着多少往事
宗祠内的碑文告诉了我们宗祠的起源。明朝初年,陕西陇西(今陕西、甘肃两省交界的陇山以西)人康晓益听说中央政府决定从江西九江府、江苏江宁府移民填江淮。作为郎中医生的他为图谋富日,肩负医担,手摇拨浪鼓,千里迢迢,行医南下,游徙经年,来到江淮地界。一日,康晓益路经肥邑东乡龙泉山麓,环顾四周,群山环抱,土地肥沃,泉水潺流,鸟语花香,没有战乱,胜似桃源。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康晓益心想,有青山为障,安全无虞;有竹木成林,衣食无忧。于是不再前行,决定在这块幽境胜地建家立业。于是偕配偶钱氏在此,从事桑农。后衍生二子康春、康文。其后子孙绵延,支派繁盛,悠悠岁月,迄今已传22代。
碑刻“宗祠重修记”
位于肥东县桥头集镇的康氏宗祠坐落在龙泉村,与千年古刹龙泉寺相邻,尽享泉水之灵气。
宗祠从远处看如同一处深宅大院。康氏家族四面丛山峻岭,整个村落位于其中,宁静、安宁,实乃族人安居之地。
徽派马头墙
繁花簇拥宗祠幽静
据记载,康氏宗祠一进、二进始建于明万历年间,三进建于清乾隆二十年(1755年),光绪六年(1880年)重修。重修后的宗祠仍保持徽派建筑风格,宗祠坐北朝南,为三进三开间,开间两面带封火墙。新中国成立前,新四军某游击支队曾在此办公。历经400多年的岁月洗礼,宗祠在上世纪末已十分破旧。
为恢复宗祠原貌,族人集资于2008年对宗祠进行重修。一进增加两垛山墙,二进、三进和天井院保持原样。采用砖木结构,青瓦铺盖屋面。同时,在宗祠外增设围墙、铁门,在前后院内点缀松柏等名贵花卉。
朝南正门两边设有石狮、石鼓、“康氏宗祠”门匾立于正门上方。一进门厅有照面墙,屏门、梁、柱木雕精美。
我们一行来到天井院,只见院内过道用青砖和石条铺就,过道两旁可见百年天竺、牡丹、深山含笑等花木,院内繁花似锦。三井供奉有康姓氏族祖先康晓益神位,上悬堂号匾“吉庆堂”。
做工精美的横梁
层山环抱康氏家族
“从解放后到上世纪九十年代,祠堂都是龙泉村小学的所在地。”龙泉村书记康守立回忆,“当时祠堂的一进和三进是教室,中间二进是办公室。在我上学的时候,学校有200多学生呢。”
祠堂内挂着康氏后人的书画
从祠堂出来,环顾四周,山不见高,岭不见陡,却高低起伏,若断似连,进退有致,既不妨碍来往交通,又能环绕村落而成拱卫之势。
漫山遍野草木繁茂,其中村落东南、西北两大片山地之上,由于村民的培植和养护,更是林木森森,古树参天,时而飞鸟鸣翔其上,蔚为大观。
康氏宗祠的木雕
祖有祖规,家有家法,但凡民间宗祠宗谱少不了有家训,尤其江淮地区的宗谱几乎都载有家规家训。
康氏宗祠自然也不例外,其家训为:敦孝悌、睦宗族、和乡邻、明礼让、务本业、端人品、隆师道、时祭扫、戒争端、弃为非、敬尊长、守法律、崇谱系。
祠堂里专门有一间续谱办公室
说到家谱,康氏宗族前后进行了四次修谱,最后一次为2008年。
前三次所篡《宗谱》内容主要包括:圣谕、康氏宗谱序、谱说、凡例、词规等。最后一次修谱,按时代要求对谱的内容、编排等进行更新和改进,内容包括文字和世系表两部分。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,感谢每一位的分享。
下载族谱网APP,找到“圈子”加入姓氏圈